魏后凯做客“集美讲堂”第22讲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与未来城乡格局

2019-03-25 作者: 来源:

“当前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减速的新时期,其着力点是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实现高质量的城镇化。”3月22日,在“集美讲堂”第22讲的讲台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如是说。

魏后凯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主编《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等,公开出版独合著学术专著18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0多篇。

当日,“集美讲堂”第22讲在厦门校区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201室举行。魏后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介绍了2019年全国两会的盛况,解读了大会的主要精神,同时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从城乡协调发展、城乡空间布局、城乡人口流动、城乡经济建设等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与城乡发展趋势作了深入分析。

“中国工业化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任务远还没有完成。但前些年出现了过早、快速、全面的‘过度去工业化’倾向。”魏后凯认为,不能将产业结构升级简单等同于提升服务业比重,或者人为降低工业比重,各地也不要刻意追求服务业的比重,导致服务业在缺乏坚实制造业基础上的虚高。

在他看来,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仍然是支撑未来中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工业在支撑地区经济增长中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阶段不同,但近年来都出现了工业增加值比重、工业就业比重过早、过快、全面下降的趋势,各地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十分明显。”

他指出,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地区经济出现分化,要实现有质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必须坚守实体,实现深度工业化;要防止“去工业化”陷阱,防止“脱实向虚”,推进工业化转型,实施深度工业化战略;要实行多中心网络状创新驱动战略,把多中心网络型结构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推动形成“协调东中西、统筹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状创新驱动格局。

在城镇化进程方面,他认为,“当前,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已超过60%,进入到城镇化减速推进时期,而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城镇化加速时期,未来中国加快城镇化的主战场在中西部地区。”魏后凯指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不仅有助于推动中西部的就地城镇化,减少中西部人口向东部流动,缓解东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人口、产业高度集中的压力,还有助于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对于农业增加值比重,中国农业就业比重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是由于农户的普遍兼业化,目前农业就业比重数据存在严重的高估。”魏后凯认为,这种差距主要是因农户兼业化而形成的农业劳动力“不完全转移”或者“半转移”造成的。“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仍有很大的空间,关键是使兼业化的农民愿意且能够顺利地转移出去。”

“现在中国的城镇化率是53.73%,我们正处于减速推进的过程。”他认为,考虑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农民进城落户意愿出现下降,而城镇居民在农村居住的数量也将日益增多,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甚至超过80%,逐步接近城镇化率的“天花板”,“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城镇化基本完成,城乡人口结构、城乡空间结构基本趋于稳定。”

当天,参加报告会的有集美区领导陈建荣、胡亚才等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镇街、区直机关和部分市属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区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华侨大学校领导刘斌、曾路,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等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成员,中层干部,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负责人,厦门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机关干部、辅导员、基层党委秘书,以及部分学生等。

集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荣为魏后凯颁发“集美讲堂”主讲嘉宾纪念牌。华侨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斌主持报告会。

魏后凯作报告

集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荣为魏后凯颁发“集美讲堂”主讲嘉宾纪念牌

报告会现场

作者:侯斌斌

来源:华侨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