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问题的探讨

2018-10-09 作者:许耀桐 来源:

    【摘 要】 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居于首位,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依据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是党的建设总布局内在关系决定的,也是党的建设发扬优良传统的体现。党的政治建设内涵主要涉及10个基本要素,即:政治方向、政治领导、政治根基、政治原则、政治理想、政治生态、政治风险、政治本色、政治能力、政治纪律。党的政治建设要沿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三条路径进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探讨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居于首位。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又进一步指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赋予党的建设工作光荣而又重大的使命,是当前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需要予以认真领悟并贯彻落实。

  一、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在党的建设中,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要摆在首位,以它为统领,这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依据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政党,顾名思义是政治之党。尤其是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早已阐明,它不同于资产阶级政党,过去的一切运动,包括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其政治胸怀、政治视野和奋斗目标不可同日而语。共产党也不同于一般的工人政党,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2]为什么共产党组织比起其他的一切政党都高明、先进?完全在于其对政治的理解达到了其他任何政党都难以达到的境界。

  由于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政治组织,不但党的组织自身要注重政治建设问题,对于参加共产党组织的党员和干部,同样有着政治上的严格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赋予党的干部以“社会公仆”、“人民勤务员”的光荣称号,要求他们具有谦逊、好学、进取精神、忠于真理、毅力坚强等政治品质。1871年在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巴黎公社的实践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无产阶级干部,马克思恩格斯对他们的评价是:“在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下,公开地、朴实地做他们的工作”[3],“是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4]列宁告诫党的干部,要时刻谨防“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出现脱离群众、站在群众头上的特权者。列宁要求党的干部,具有清醒头脑和实际才干,是有革命传统和远大政治眼光的精明能干的战士,“既忠实于社会主义,又善于不声不响地(而且能排除各种纷扰和喧嚷)使很多人在苏维埃组织范围内坚定地、同心协力地工作”[5]。斯大林更揭示了共产党人的典型特质,他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具有特种性格的人,我们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6]在中国,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员干部也提出严格的政治要求。毛泽东要求党的干部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

  显而易见,以上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表明,政治性是党性的集中表现,是党的显著标志。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因而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置于统领地位、摆在首位,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

  第二,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党的建设总布局内在关系决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构成了党的建设“五位一体、两个重点”的新的总布局。在这个总布局中的政治建设,是指执政党为加强自身建设而在政治方面所进行的工作。那么,什么是政治呢?列宁有一句至理名言:“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7]这里讲的虽然是宏观的政治、国家性质的政治,但把它的基本涵义运用到党的政治领域来便可知道,党的政治建设是指关于党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政治问题即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及其运用,是使全体党员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实践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坚持前进的正确方向。接下来的党的思想建设,是指党为保持自己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在思想理论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是用党的指导思想武装全党,改造和克服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全党在思想上的高度一致和党的先进性。再接下来的是党的组织建设,是指党的组织制度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党的组织体系是依据党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要实现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任务,必须始终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再之后的是作风建设,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思想作风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是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作风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作风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生活作风是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模范地遵纪守法,管住小节,挡住诱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最后是纪律建设,包括制定和完善纪律的条例规定,开展纪律教育,严格要求遵守纪律和对违反纪律的处分。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令行禁止的刚性约束。两个重点就是,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五位一体建设之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从以上对党的建设“五位一体、两个重点”总布局的分析中可知,由于党的政治建设关涉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党的最为重要的政治基本问题,因而它直接决定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的方向、目标、任务,如果不首先把党的政治建设搞好,其他方面的党的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

  第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在党的建设中发扬优良传统的体现。一贯重视和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制定了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纲领、方针、政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经过探索和总结,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创拜造性地制定了社会主义初阶段的党的基本路线。2017年党的十九大又做出了新的表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开展其他方面建设的根本保证。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统领,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党在发展进程中的道路问题。现在,党明确地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对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二、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现在,习近平又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8]以上这些论述中,共包含着党的政治建设的16个概念提法。概括梳理一下,党的政治建设主要涉及10个基本要素: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路线、政治道路、政治立场)、政治领导、政治根基、政治原则、政治理想(包括政治追求、政治品质)、政治生态、政治风险、政治本色、政治能力、政治纪律(包括政治规矩)。

  1.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确立起来的政治路线、政治道路。习近平指出:“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就是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就是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强战斗堡垒,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

  2.政治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引导全党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政治根基。共产党的根基在于民心民意。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用在破难题、克难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4.政治原则。共产党人一定要讲原则,原则是为人办事的准绳和尺度。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原则是“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党员干部的底线要求。此外,还有民主集中制原则等等。原则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没有原则或丧失原则,共产党人就无法立身。政治原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前提性问题。

  5.政治理想。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坚定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这样的政治理想信念,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苏共垮台覆亡的教训告诉人们,信仰不能缺失,党员丧失了信仰,也就丧失了政党。政治信念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灵魂问题。

  6.政治生态。生态就是生活的环境状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重要着力点,突出政治标准。要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增强政治免疫力。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心灵。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7.政治风险。主要指的是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也叫危机管理意识,是指对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某些有可能威胁自身生存的事物和状况的认识或反应。风险防范意识或危机管理意识就是未雨绸缪、提前防范规避的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提醒人们不应被动地等待危机的发生,而应具有危机意识,主动地去应对危机。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

  8.政治本色。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使我们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要扎紧制度的篱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清正干部、清廉政府、清明政治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9.政治能力。所谓能力,是指使工作获得成功和成效所具备的水平、本领。我们党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炼就一双政治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10.政治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政治纪律,包括政治规矩,是党的统一意志和力量的集中体现。纪律和规矩之间的关系,习近平作了解释:“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这就扩展了纪律的范畴,那些不成文的规矩也是纪律,也需要遵守。我们党具有严格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全体党员干部必须遵照严格执行,任何人都不能越过“红线”。政治纪律和规矩,是党的政治建设中的底线问题。

  三、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既确立了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也明确了它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现在提上了党的建设议事日程,这就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建设途径予以贯彻落实。

  党的政治建设要按照十九大提出来的三个“党内政治”路径展开。十九大报告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里提到的“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文化和党内政治生态”,就构成党的政治建设的三条路径和切入点。

  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民主集中制等为主要方式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为巩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积累了丰富经验。党内政治生活,形成党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全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都必须过好党内政治生活,提升自己的政治水平。毫无疑义,今后进行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以党内政治生活为主渠道。要下大气力解决好影响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现象还大量存在,一些党组织和党员缺乏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的勇气,这既害自己又耽误同志,最终伤害的是党的事业。要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

  二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是文化在一个政党内的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统一、稳定并被全体党员认可接受和自觉践行的政治认知、政治信念、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并且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从内容讲,党的政治建设的“政治方向、政治领导、政治根基、政治原则、政治理想、政治生态、政治风险、政治本色、政治能力、政治纪律”这10个要素本身,就表现为党的政治文化,就构成党内政治文化的具体内容。从形式讲,党的政治建设要不断创新党内政治文化教育的载体、形式、方法和手段,通过举办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党内活动,使党员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同时又将教育成果积极融入活动之中,外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当前,可通过抓实“两学一做”的常态化教育活动,引导各级党员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观念,带头筑牢思想防线,带头争做合格党员,进而厚植人心,凝聚共识,强化政治认同,增进文化自信,坚定信仰追求,确立担当精神,拥有真挚为民情怀和务实的思想作风。

  三是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态,是指在党的政治系统内各个政治行为体之间,以及政治行为体与政治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政治运行的环境与状态,是党风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党的整体政治面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当前,党的政治建设面临着解决政治生态环境中确实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不讲原则的好人主义、我行我素的自由主义、人身依附的宗派主义、唯利是图的个人主义以及拉帮结派的山头主义、圈子主义等等。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很大,政治生态好,“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换言之,风气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可以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可以保障“干事者得利、有为者有位”。政治生态不好,“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也就是说,坏风气一旦形成,流风所及,难免会给好人也造成不良影响,最后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环境能够影响人,人也能够影响环境。就政治生态而言,每个党员干部都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身处不良政治生态中,被环境改变,这个生态就会恶化一分;但个人也不是无能为力的,抱定操守,敢于坚持,这个生态也就变好一分。由是,党员和领导干部等政治主体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生态中生活和工作的,要受到从政环境的影响,并且反作用于其所处的从政环境。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是共产党人的本质要求,是干部清正廉洁的必然选择,是反腐倡廉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途径。

  综上所述,党的政治建设只有经过党内政治生活、塑造党内政治文化、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三条现实路径,才有了真正的抓手,才能真正建设好。

  〔参考文献〕

  [1][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N].人民日报,2018-07-01(0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2,167.

  [5]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1.

  [6]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9.

  [7]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8.

作者:许耀桐

来源:《理论与改革》